所有人都可以做自媒體,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IP。我做自媒體6年,3年前才開始做IP,那是因為頭3年我壓根不知道自己的標簽是什么。首先,你要知道 IP到底是什么?
做個人IP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你獨特的標簽,標簽的背后是定位,是通過內容傳遞你的定位,最終在粉絲或用戶心目中長期留下來符合這個標簽的印象,這時候你的IP就初步建立了。
那么問題來了,普通人應該怎么定位呢?有兩個思路,一是從你的專長、職業、技能中找出最厲害最有優勢的標簽,二是從興趣愛好和感興趣的事情中發掘潛在的標簽。
第一個就是直接定位自己的長板和強項。
比如你的職業是醫生、律師或HR,那你的標簽就是怎樣的醫生、怎樣的律師、怎樣的HR,你所分享的內容也是你所擅長的。
第二個定位興趣愛好和感興趣的事情。
你從小到大堅持至今的事情是什么?你每天花最多時間研究的事情是什么?你對什么事情有熱情、感興趣?
有熱情就可以開啟養成系游戲,從業余變得專業,最終變成標簽。我就是這樣把對寫作、文案的熱愛變成專長,成為自媒體實戰老師,還出版了兩本書。
很多人到這里定位就結束了,很快會發現掉入另一個陷阱,不知道該怎么變現?終局沒有想清楚,過程就會很痛苦。
第三個就是清楚未來的變現方式
在定位的時候,就應該清楚未來怎么變現,是做知識付費,還是接廣告,還是短視頻+直播帶貨。如果你有產品,那就倒退你需要什么樣的用戶,這些用戶需要什么樣的內容,你就去分享什么樣的內容。
舉個例子,你是做茶葉的,你就去分享怎么鑒別茶葉的干貨、分享一些好用的器皿茶具以及關于茶各種文化的分享。如果你沒有產品,你自己可不可以成為產品,你的知識技能經驗服務資源能不能包裝成為產品。如果沒有,那就考慮廣告變現或者直播帶貨,接廣不穩定,直播帶貨有一定門檻,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更適合知識付費。
總結一下做個人IP三部曲:第一,要做iP定位,確定要分享什么內容方向。第二,選擇一個在趨勢上的、對新手友好的自媒體平臺(首推小紅書),持續地勤勞地輸出優質的、利他的內容。
當有一定數量的粉絲,吸引和沉淀精準用戶,就可以借助平臺提供的權益別入付費專欄、店鋪直接變現或者是把用戶沉淀到私域再轉化變現。這需要有最小化的商業模式,也需要了解平臺規則和功能權益。
這個時代是靠腦子賺錢的,不是說你有多努力多勤奮,就能掙到錢,我前三年天天寫東西,總共賺了四五千塊錢,直到后面我去研究各種變現的方式,有了商業思維,最終賺到了第一桶金。現在分享這些經驗就是希望你少走我走過的彎路。
這個時代不存在懷才不遇的人,當你透過自媒體去分享和放大你的價值,但凡有經驗、有才華、有熱愛、有興趣的個體,都可以借此來打造自己的IP,從而形成自己的商業價值獲得財富。
做個人IP一定要做自媒體,但做自媒體不一定能成為IP。這篇內容一定要收藏反復看。
標簽: